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到2017年,全国规范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已超过7900万台,是2012年政策落地时的6倍多。
不过,从2015年开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支失衡的问题就日益凸显,本应按季发放的基金,逐渐变成了按年度发放,甚至延迟两年发放。
“2017年整年都没有发过,2018年1月发了一部分,也是拖欠的2015年的补贴。到目前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补贴还都没发放呢。”某废家电拆解企业总经理李明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报告》也显示,截至目前,基金补贴已延发超过30个月,保守估算延发规模累计达到80亿元左右。部分龙头集团企业应发未发基金补贴超30亿元,个别中小企业延发金额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以上。
受此影响,从2016年起,行业内超过三分之一企业开始出现长时间甚至全年停产的现象,部分企业资金链几近断裂。
“大企业欠款达到20亿-30亿,小企业也有1-2个亿。我们只能主动减少处理量,勉强维持生产。就算这样心里也在打鼓,这个钱还会不会给?补贴政策会不会哪一天就突然取消了?”李明亮说。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唐艳菊也表示,基金补贴虽然延迟发放,但很多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了,生产资质好不容易拿到了,生产线也建起来了,所以只能垫钱先做,否则损失更大。
“废家电拆解行业确实经历了一个从扩张到萎缩的过程,刚开始大家对行业的前景都比较看好,产能纷纷扩大。后来随着基金补贴不到位,资金压力加大,又开始逐渐控制产能,这也是在行业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自保的正常选择。”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于可利说。
基金为什么收支失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为什么会收支失衡?一方面是因为预估报废量与实际报废量存在较大出入,另一方面也由于征收和补贴标准设置不太合理。
李明亮表示,基金制度在设计的时候,估算每年的家电销售量大约为3亿台,报废量则为3000-4000万台。但实际运行中,销售量确实稳定在了3亿台左右,但报废量则增长到了2015年的7500万台。
而基金征收和补贴标准也是建立在预估报废量的基础上的。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国家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征收7-13元/台的基金,电视机13元/台、电冰箱12元/台、电脑10元/台、空调和洗衣机7元/台。然后再按照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空调35元/台、电脑85元/台的标准补贴拆解企业。
“在实际执行中就发现,征收标准过低,补贴额则有的过高,有的过低。后来我们行业主动找财政部调整过一次,把电视机的补贴额下降到了60-70元两档,空调的补贴额则从35元/台提高到130元/台。”李明亮说。
实际报废量为什么会比预估的量多出这么多?唐艳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原因是历史存量太大。废家电产生的历史很长,但基金是从2012年7月1日才开始征收的,收上来的钱不够弥补历史寄存下来的旧家电的拆解,就会出现缺口。
“刚开始设计基金补贴标准的时候,没有想到我国历史上积累了这么多的废旧家电需要处理。同时,部分品类的补贴标准也稍微高了一些,综合原因导致了基金出现缺口。”于可利也表示。
如果没有基金补贴,废家电拆解企业是否一定就难以生存了?唐艳菊表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不同于其他补贴,它是这个行业特殊属性所决定的特殊商业模式。欧盟、日本等地也都是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由家电生产商家缴纳一定的基金,补贴拆解这些废家电的企业,不能生产企业光顾着卖钱,后端的处理就不管了,这样的模式也更加合理。
“地下拆解”隐忧
李明亮表示,现在废家电拆解已经成了“过剩产业”,产能大量闲置。但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报废的家电数量还很大,产能利用率低,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正规企业不干活了,回收商手里又积累了大量回收过来的旧家电,结果就只能自己拆解,结果造成了环境污染。”他说。
据了解,手机、电脑、洗衣机等电器的电路板中含有阻燃剂等有毒物,在退锡和加热过程会造成多氯联苯、二恶英、铅、汞和酚类等污染。如果不正规地处理,还可能造成锌、铜、镉等重金属污染和粉尘、苯系物等排放超标,威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