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发布时间:2018-03-29 15:39来源:网络转载点击率:7039
3月20日,小雨,上海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蒋家桥居民区。
工人在给定点垃圾厢房扩容,居委干部一面协助配合,一面回答居民询问——智能垃圾桶第二天(21日)夜里运到,22日安装,23日投入使用。
“围观”居民中就有退休老人杨湧夫和他的邻居钮斌医生,他们都是小区志愿者,跟小区其他居民一起,参与并见证了垃圾分类的进程,感慨自己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蒋家桥绿色账户垃圾分类明星家庭合照
杨湧夫:三四十年前开始“干湿分类
今年80岁的杨湧夫,精神矍铄,乐于接受新事物。在他的记忆中,过去很多上海人过日子精细,废铜烂铁、旧报纸、牙膏皮,都会被孩子们卖掉换成铅笔、橡皮、麦芽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资源再利用,就是一种垃圾分类。
说话间,杨家老伴已经把中午要吃的菜择好洗净,菜根菜叶等被一一装进小袋子,中药渣也简单沥干一并倒进湿垃圾桶。在杨家,常年备有两个垃圾袋,干湿分开放。阿姨说,这个不难,跟志愿者学两次就会了,关键是要养成习惯。
杨湧夫说,家里三四十年前就有意识地把果皮菜叶、残茶剩饭集中在一起倒掉,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那时候很多家庭还烧煤球、煤饼,也一起倒在居委指定的垃圾堆。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绿色账户明星家庭杨湧夫向居民家庭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开始有规模地推行垃圾分类,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8年,上海以可用作农肥和非用作农肥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市民们倒掉的果皮菜叶、厨余垃圾作为有机农肥,由环卫专业运输船直接送进农田,或作城市绿化用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环卫部门从提高垃圾肥效着手,尝试着对垃圾进行分类。1984年,在长宁区新华街道进行垃圾分类倾倒和清除试点,居民们将生活中产生的煤球灰、菜皮等可作农肥的垃圾与碎玻璃、铁皮等分开,分别倒入不同的垃圾容器,环卫部门将可用作农肥的垃圾直接送到田间作肥料,碎玻璃、铁皮等经过再分拣后送废品回收站回收。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垃圾分类明星家庭熊维华指导居民如何正确进行干湿垃圾分类
1985年起,这一分类方法在各区选择一个街道进行试点。那时,居民们把菜皮、果壳、煤屑等倒入绿色垃圾桶,将废铁、玻璃、动物刺骨等倒入橘红色的垃圾箱,修建、装饰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集中点,由环卫部门分类清除。
钮斌:前端分类,源头减量
进入90年代,上海市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垃圾量也不断增长,政府和市民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进一步觉醒。1995年,上海提出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正式拉开了规模化、体系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序幕,并通过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三分类的方式开展小规模试点。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上世纪90年代分类垃圾桶
1998年,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始以废玻璃、废电池“两废”专项回收为抓手,在全市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社区开展分类。次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了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工作,标志着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推进层面。再次明确了将垃圾分类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三类,同时对废电池、废玻璃进行专项分类回收。当时,市环卫部门还和上海电视台联合发起“回收废电池,万人兴环保”的公益宣传,市民响应非常积极。即使在干电池技术改良,多数干电池已经不含汞等重金属的今天,很多市民依然养成了要将废电池分类投放的习惯。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钮斌展示小礼品
在钮斌医生的家里,生活垃圾就被分成几个大类分别处置。首先是干湿分离,其中湿垃圾最多,每天都会产生,随用随扔从不过夜。塑料之类的袋子盒子被作为不易降解的垃圾,分开单放。报纸、硬纸板等放在一个大一点的箱子里,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卖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换几节电池,居委会门口就有一个回收废旧电池的小盒子,放进去就行。至于铁钉、碎玻璃之类,偶尔才有,钮医生会找张旧报纸包好,如果端口锋利,再用封口胶绑几圈,投进可回收垃圾点。
在蒋家桥小区,除了生活垃圾点,还有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单独投放点,方便居民分类投放,相关部门分类处理。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p#分页标题#e#
居委干部向绿色账户明星家庭居民许益龙颁发小礼品
进入2000年以后,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天大约在2万吨,倘若垃圾不分类就处理无序,“垃圾围城”并非危言耸听。2000年,上海市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8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在中心城区600个居住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2007年下半年,上海市通过社会各方面广泛征询,明确垃圾物流实行“大分流、小分类”的模式,其他生活垃圾实行居住区四分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三分法、公共场所两分法的垃圾分类标准,同时确定了垃圾分类标识和垃圾分类投放桶的颜色。
之后的10年时间里,上海在生活垃圾到底分几类、怎么分等方面进行了摸索,标准和分类方式又经过了一些变化。2008年4月19日,全市范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新方式,即可回收物、玻璃、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这种分类方式在世博会期间被进一步推广。
2009年,“上海绿色帐户”应运而生,活动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垃圾分类新理念”,鼓励市民将废电池、牛奶包装盒、损坏的电动玩具等垃圾分类回收,在自己开立的账户里存储积分,以积分换取实用的物品。这也是现在“绿色账户”的前身,通过“以奖代罚”的形式,鼓励市民自觉分类。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气力运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口
2011年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又一个标志年,全市正式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连续多年被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正式明确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分类。伴随着上海新一轮垃圾分类的推行,2013年,“绿色账户”激励机制焕然一新,一套鼓励第三方参与服务、市民源头参与分类的“上海模式”逐步成型。到2017年底,“绿色账户”已经覆盖全市400万户家庭。
2014年5月1日,《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开始实施。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垃圾综合治理问题的日益重视,上海市垃圾综合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2018年3月1日,上海《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现有的垃圾四分类标准,并且研究通过“定时定点”投放、严格的分类收运流程和“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提升源头分类质量。同时,城市的垃圾末端处置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配套政策保障也将陆续出台。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绿色账户明星家庭蔡家兰介绍垃圾分类宣传栏
王霞林:垃圾桶前“现场教学”
蒋家桥小区从2016年开始推行“绿色账户”活动。居委干部给小区所有户籍家庭建立档案,分发积分卡。小区三个点位配备了三名志愿者,王霞林是其中之一。每天上午7时至8时30分,下午6时至7时30分,王霞林都会带着手持终端准时出现在垃圾箱旁。
尽管居委已对居民进行了广泛宣传,对楼组长、志愿者进行了专门培训,“绿色账户”在小区推行的最初时段,王霞林还是感到有压力。每有居民投放垃圾,她都会把袋子解开逐一查看,没分拣到位的要一一分拣,边检查边“现场教学”,告诉居民正确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然后再用手持终端扫描“绿色账户”积分卡,每投一次积10分。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日用品,王霞林听说,有人用积分抽奖,抽到过一台冰箱。
没过多久,居民们便习惯了这种分类。按照装修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等先行分流,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分类标准。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绿色账户明星家庭丁伟奇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宣传册
丁素芳:喜忧参半,路还很长
丁素芳是蒋家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22年社区工作经历让她目睹了小区建设的巨大变化。
刚到社区工作那会儿,丁素芳就听说蒋家桥居民区的环境卫生不一般,“垃圾桶旁能吃饭”。她不信,亲自跑来看过,所言非虚。那时还没物业这一说,居委会挨家挨户每月收取5元垃圾清运费,由专人对垃圾桶和垃圾厢房进行定时清洗。环卫车清运走垃圾桶,散落的细小垃圾10分钟内就会被清理干净。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绿色账户明星家庭朱美娣在楼道内宣传垃圾分类
推行“绿色账户”后,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90%以上的赞成,但真正能做到的仅有三成左右,且多数为中老年家庭。很多年轻人嫌麻烦,不愿在分类上花时间。有户人家外婆是退休教师,垃圾分类做得很好,而上大学的外孙每周回来一次,情况就有点乱了:“饮料瓶、零食包装纸,还有餐巾纸等等,随手丢进垃圾袋,看也不看是不是外婆分好的。”#p#分页标题#e#
丁素芳直言这种现象不在少数,垃圾分类搞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大力气,只能算是喜忧参半,今后的路还很长。新出现的这种智能垃圾桶每天定时开放,将对居民分类投放进行一些约束,不分类混装的不能投,环境问题关键在人。
丁素芳说,居民在使用这套系统前,已经到居委会进行了实名登记,绑定了居住地址、手机号码等信息。每个垃圾箱的底部都有称重系统,与后台数据服务系统相连,当居民投放垃圾后,后台数据系统能清楚地知道哪户居民在什么时间点进行了垃圾投放,投放了多少重量的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信息。分拣员在检查时如果发现有分错的垃圾,会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通过后台管理员提醒分错垃圾的居民。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绿色账户明星家庭朱扣宝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垃圾分类的“互联网+”模式已进入试水阶段。现在,市民打开支付宝,就可以看到绿色账户积分入口。新模式新体验,开始吸引了青年人,甚至中年人。丁素芳说,希望不久的将来,小区垃圾分类能覆盖全部家庭。
上海垃圾分类的几十年,是一座城市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文明的求索、追寻。尽管垃圾分类方法的名称几经更迭,但分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对很多国外城市来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寻常不过的公民义务,早已融进市民生活。现在,这场文明的革命也正影响着上海乃至全国各地。
你知道吗?上海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
垃圾分类投放车
原标题:你知道吗?魔都40年前就开始垃圾分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