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垃圾分类 > 正文

会员资讯——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中环汇峰

发布时间:2019-06-13 15:35来源:网络转载点击率:9728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了中环汇峰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活垃圾源头智能处理设备。

公司董事长周培玉首先介绍了该公司生活垃圾源头智能处理设备系统,她说,中环汇峰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制造生活垃圾分拣设备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该生活垃圾源头智能分拣设备系统立足于源头分类,攻克难点,对居民生活社区、街道、事业单位、商业区、工业区等生活垃圾实现有效的源头分类,对国家及各省市政府推动的垃圾分类起到互补推进作用,即在人工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一步进行精细分类,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随后,公司董事长周培玉董事长带大家参观了设备运行现场,现场可以看到成堆生活垃圾被送入分拣机器设备,自动分成厨余垃圾、废旧塑料、电池金属、其他垃圾四类并进行干湿分离,周培玉介绍说上述四类垃圾综合分拣率可以达到85%。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氮、磷、钾等有机成份经检测均达到肥料产品无害化指标。此外,该设备实现了PLC可视化控制、机械模块化应用、生活垃圾大数据传输,并可根据不同需求扩大分拣量。

会员资讯——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中环汇峰

会员资讯——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中环汇峰

会员资讯——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中环汇峰

垃圾分拣现场

常纪文对生活垃圾源头智能处理设备给予了赞许,他认为这是一项创新的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小型的垃圾分类分选设备,非常适合在乡镇乡村推广。他说,为了实现我国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举改革之力,走创新之路。常纪文表示,垃圾分类和垃圾分拣,两者不矛盾、不冲突,相互关联,相互推进。垃圾分类是通过人工进行,垃圾分拣是通过设备进行,是处理末端垃圾的手段。把两者工作做实,才能相得益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负责人侯允、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张宗正、中国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联盟霍丽燕一同参加了调研。

会员资讯——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常纪文一行走访调研中环汇峰

专家与企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