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位住在北京大学肖家河教职工住宅一区的居民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反映,该小区虽然有宣传条幅、配备了四类桶,却并未实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生活垃圾无人清理甚至混装混运等乱象。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上旬,海淀房管局曾发文通报批评负责该小区的长城物业公司,理由正是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区的整改工作进展如何?是否如居民所讲“光打雷不下雨”?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处居住着2000多户北大教职工的小区。
据了解,该小区近期实行厨余垃圾撤桶并站、定时定点投放的模式,整个小区仅南门设置有一处24小时厨余垃圾投放点,而其他投放点,只有每天上下午各2小时摆放有厨余垃圾桶以供投放。在规定时间以外,居民若想投放厨余垃圾,就得多跑腿儿了。
拥有十多栋住宅楼的小区,仅设置一处24小时厨余垃圾投放点,真的可行吗?
下午4点,距离规定的投放时间还有2小时,记者在18号楼北侧投放点看到,十多袋厨余垃圾被堆在一起,混合着泡沫箱、纸板等可回收垃圾,形成了一个垃圾堆,占地将近10平方米。就连玩耍的小孩子,也都绕道而行。这处垃圾堆旁边,就是物业张贴的宣传条幅“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
记者看到,不少居民下楼后,随手就把一袋未做分类的垃圾“归了堆”。“我外出习惯走西门,为了扔垃圾特意绕道南门,得多走好几百米。”一位女士猜测,既然大家都投放在这里,兴许会有工作人员帮忙收走。
会有人来收吗?记者一直等到当天下午的投放时间结束,也没见有人来清理18号楼前的这堆垃圾。在14号楼前的临时投放点,甚至南门24小时投放点,记者也都见到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即便是垃圾桶内,整袋混装的现象仍然存在。
半天时间,记者在小区里转了好几圈,随机采访了多位居民。提到当下火热的垃圾分类话题,居民大多摇摇手。
“您就是分得再好,到头来还是一车拉走。”居民贾女士给记者看了一段她拍摄于几天前的视频。
时间是清晨5点,地点是小区内的一处临时投放点。一辆轰轰作响的白色垃圾车停在马路上,工作人员将几个不同品类的垃圾桶依次挂上车,按下按钮,垃圾便被一股脑儿地扔进车厢,垃圾桶却被摔到地下翻了个儿,零散的垃圾散落一地,无人打扫……
“居民所在的前端分好类,还没到后端处理阶段,刚刚下了楼就被混装在一起,这不是打消我们的积极性吗?”贾女士说,垃圾车每天早5点、晚8点左右都要来收垃圾,不仅噪音影响居民休息,倾倒垃圾产生的异味更是让大家不敢开窗通风。
今天上午,记者将北京大学肖家河教职工住宅一区存在的垃圾分类乱象反馈给了属地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办事处,接线员回复,已将问题转达给相关科室,将尽快形成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