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

“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0日 13:28来源:网络转载访问:440

不久前,国务院对外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成为一段时间来固废处理行业最大的利好消息。
 

  政策下发已经有段时间,但还是有不少人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建设“无废城市”?建设“无废城市”的意义又在哪里?
 

  按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介绍,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快递包装等新业态带来的固体废物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经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在1月23日发布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如此巨大的固体废物保有量和产生量,“垃圾围城”、“垃圾围村”以及垃圾“上山下乡”等情况十分严峻。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而固废处理问题的根本在于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所以早在2016年5月出台的“土十条”中,就明确要求强化工业废物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危废行为。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固废和垃圾处置。
 

  所以此次“无废城市”建设的提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有着政策与规划的连贯性。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到2020年将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全方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建设“无废城市”的意义,李干杰部长也已经做了充分说明。建设“无废城市”不但有利于从城市整体层面继续深化固废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而且还可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建设“无废城市”还为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充分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固废源头产生量最少、资源充分循环利用、非法转移倾倒和排放量趋零的长效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抓手。
 

  理清了大背景,知道了目的,也提出了时间表,那么“无废城市”该怎么建设?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启动试点城市筛选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各地试点实践。
 

  试点工作方案也提出会积极培育第三方市场,打造一批固废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依法合规探索采用第三方治理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实现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当然了,固废危废非法转移、倾倒行为,以及对固废监管不力、任务未完成等各项行为,都将被严肃罪责,依法处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李金惠教授表示,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可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