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

打造“健康土壤”先行区 雄安要做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了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0日 13:24来源:网络转载访问:437

按照“健康土壤”“智慧土壤”等新的理念,雄安新区要花大力气和大投入用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目标是成为全国“健康土壤”先行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探索和推广先进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率先建成‘无废城市’”“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近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2018-2022年)》(下称《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提出,雄安新区将强化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和企业拆除活动全过程监管,加快整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推进“智慧土壤”建设,开展重点区域试点示范,改善老河头镇、芦庄乡等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问题,提升大河镇、大王镇、平王乡、三台镇等区域土壤生态系统质量,探索建立具有雄安特色的“健康土壤”先行区,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根据《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先行区土壤环境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完成一批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典型示范工程和现有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问题突出区域和在产企业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智慧土壤”基本建成,实现“一张图”管理。

  到2022年,先行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智慧土壤”全面建成,“健康土壤”先行区初步建立;到2035年,先行区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土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健康土壤”先行区全面建立。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建设方案》去年12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环境保护中心等参与了编制。评审专家组表示,《建设方案》立足雄安新区土壤污染防治实际,提出了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特别是提出了“健康土壤”智慧土壤等新的理念,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逐步实现雄安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方案》提出,雄安新区将实施土壤环境“一张图”管理,对清洁区,以维护和提升土壤生态系统为核心,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促进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风险区,以控制污染传输途径为核心,严控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对污染区,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开展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探索“健康土壤”防治模式。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期,雄安新区将开展结合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通过现场勘查,明确周边环境状况、现有和历史遗留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情况、主要污染类型、影响范围等信息。

  近两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保持稳步释放和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介绍,2018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其中工业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合同额约70亿,而且资金规模愈来愈集中于大项目。2018年土壤修复从业企业为3830家。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环保产业最受瞩目的细分行业之一。但目前,农田土壤污染现状不清,没有国外治理经验可以借鉴,缺乏有效、经济、可大面积推广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对土壤修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预计,2019年我国土壤修复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1月21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2018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生态环境部还联合有关部门部署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行业污染耕地风险排查整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并建成全国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今年将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实,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