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处置能力短缺,现在,各路资本涌入,我国危废处理行业正迎来“春天”。预计到2023年,工业危废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629亿元左右,2018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0%。
一方面,危险废物污染问题正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污染防治攻坚战及生态环境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针对固废危废的政策和行动密集落地,外加中央环保督察、清废行动2018等催化,在揪出一大批危废污染问题的同时,也激活了危废处理市场,使得行业发展迎来绝佳利好。
根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年仅214个大、中城市的工业危废量就达3344.6万吨。同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占工业固废产生量的1.73%。
而2017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工业危废处理量共4429.51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2823.71万吨,处置量为1605.8万吨,综合处置率为82.83%。
对于危废数量的统计,E20环境平台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层指出,“但这并不能代表实际总量。”除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持证处置中心外,产废企业可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自行处理一部分危废,而此数量并未被计入其中,同时不排除部分违排、瞒报等其他产量,因此实际总量比统计数据高得多。
然而与高存量及高增长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危废产能利用率的低下。有预计认为,我国危废产量实际已超过1亿吨。截至2017年,我国持证单位的危废处理能力为6471万吨,实际处置量却只有1629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25%。
而且数据显示,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的公司仅占全国总数1%左右,处理种类小于5的公司占比达到88%,且目前危废处置规模达到1000吨/日的企业不足1%,大部分企业危废处置规模小于50吨/日。
广阔前景与低产能利用率的矛盾,催生的是资本疯狂追逐。据悉,目前市场危废处理价格均价在2000-4000元/吨,最高可达5000-6000元/吨,且行业平均毛利率超过50%,成为薄利环保行业中的“异类”。在2017年,危废领域就有多达20起并购发生,将行业估值不断推高。
具备处于成长期、项目现金流好、盈利水平高等特点,尤其在环保监管趋严后,处置需求旺盛、设施供给不足导致“量价齐升”,所以数千亿的市场蓝海已是板上钉钉。业内预计,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兼并收购增加,预计到2023年,工业危废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629亿元左右,2018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0%。
E20研究院认为,随着各省市加强危废管理政策相继出台,危险废弃物管理将进一步向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危废处理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机遇,而危废处理行业的全过程监管、安全稳定运营、规范合理的价格机制等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总结:“历史存量+当期增量”双层叠加推动危险废物“量”的提升,供需不平衡导致区域“价”的提升,预计未来2-3 年行业产能释放速度将加快。在快速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和标准提高的改革期,具备规模优势和优异运营能力的公司率先受益,建议关注东江环保、光大绿色环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