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

垃圾处理应突出社会公益属性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2日 14:48来源:网络转载访问:157
        湖南省长沙市在芙蓉区朝阳农贸市场内安装了一个果蔬垃圾专业处理站,占地只有80多平方米。一箱箱来自农贸市场的果蔬垃圾倒入卸料池后,经过分拣、粉碎、脱水、高温发酵等一系列过程,24小时后变成有机肥料,被运往周边区县用于园林培植。据估算,1吨果蔬垃圾可产生约100公斤左右的肥料,而仅长沙市就有300多家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的果蔬垃圾量达1000多吨,处理市场潜力巨大。
  每个人每天都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垃圾,处理不及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处理不当又会造成浪费和资源危机。以果蔬垃圾为例,以往将其和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直接填埋或焚烧。此举既会产生腐烂霉变等危害,生物质又没有合理回用,导致农田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不断转移,使得土壤越发贫瘠,不得不大量施用化肥来维持地力。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破坏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也让果蔬品质变了味。
  垃圾产生容易,合理处置到位却不易。收集后填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后患无穷,其危害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垃圾需要分类确定最终归宿,彻底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应该让其转化为电能等资源,而可循环利用的垃圾要以闭环的方式利用起来。这样,从一个垃圾堆里,应科学延伸出多条产业链,如玻璃、铁和铝等金属制品对接工业企业,果蔬垃圾等处理后回到农田,碎纸片等回收再利用。
  打造这样的垃圾处理链条,靠市场调节难以奏效。尽管每座城市的垃圾产生量很大,但其高度分散,没有哪个企业能自主建立庞大的专业收集体系来满足自身对原材料的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就垃圾处理而言,笔者建议可全面调查并科学估算垃圾产生总量及其分类构成,对能够在本地区建厂消化的,由政府完成投资或发布规划吸引社会投资。有的地方垃圾有一定产生量,但还不足以支撑在本地区形成独立的产业,则应走区域联合之路。
  总体来看,将垃圾收集起来是有办法的。然而,使每类聚集的垃圾都能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处理还有较长的探索过程。由于相应的产业链条仍处于酝酿阶段,或者说是零散的自发行为,垃圾作为“城市矿产”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且在持续改进,必须填埋的垃圾越来越少,节约资源落实到了行动上。
  大量实践表明,分类回收利用是处理垃圾的瓶颈。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专业化的产业链,与最初的生产环节关联起来,从而实现物质的闭环循环。例如废弃果蔬等生物质回农田,补充农田营养,降低化肥使用量等。
  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个大工程。虽然产生于各家各户,但垃圾聚集后危害的是公共健康和环境,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其特殊属性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范畴,加强政策引导。